◇当越来越多的县级城市富起来强起来、引得来人留得住人时,中国的城镇化将在量的基础上,实现人的城镇化这一质的飞跃
城镇化是一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。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推进,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从1978年的17.9%,提升到2021年的64.7%,实现了人类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奇迹。与此同时,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仍不到50%,继续城镇化潜力巨大。因之棋行中盘后的中国城镇化之路怎么走,备受关注。
5月初中办国办印发的《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》,对下一阶段城镇化工作进行了部署。其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城镇化的思路与要求,一方面通过补短板强弱项提升新型城镇化,另一方面以城市群、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联动,形成对乡村振兴的辐射与带动,对于当前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意义深远。
首先,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城镇化,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、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。
第一,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推进县城建设,有利于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,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布局;第二,县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,推进县城建设,有利于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,有利于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,有利于强化县城与邻近城市的衔接配合;第三,县城建设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,推进县城建设,有利于拓展新的投资消费空间和稳增长;第四,县城建设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,有利于提升县城人居环境质量。
其次,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城镇化,对培育中长期可持续增长动力源及现代化建设全局意义重大。
城镇化与经济可持续增长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,已为改革发展实践所证明。1978~2021年,我国城镇常住人口新增7.38亿人,相当于美国2022年总人口的2.2倍。如此规模人口及城建引发的巨量内需,以及建之其上的现代产业体系,成就了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,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功不可没。
目前居住在县城及县级市城区的常住人口已达2.5亿,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下一阶段城镇化,所涉及的消费投资规模依然十分巨大,将为下一阶段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,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机遇。
第三,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城镇化,有助于破解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。
城镇化发展过程中,因城市层级不同、聚集资源能力不同,导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:特大城市人满为患,难以安顿不断涌入的人口;中小城市则因产业聚集水平低,人口不断外流。针对此,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,国家发改委此后陆续批复了19个城市群的发展规划。
城镇化聚焦县域,是对城市群建设发展的有益补充。新政策强调分类引导县城发展方向,其中就包括支持县城融入临近大城市建设发展,通过主动承接人口、产业、功能疏解转移,发展成为临近大城市的卫星县城。
除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外,新政策也提出要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县城、合理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县城、有序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、引导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等。强调尊重县城发展规律,科学定位、分类引导。
最后,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城镇化,有利于补短板强弱项,对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意义重大。
从城市体系看,我国不同城市间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互补、辐射和带动作用仍待加强,这就要求从城镇化全局高度,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,补短板强弱项;同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营商环境,增强产业、人才、资源的聚合能力,进而提升与中心城市的互补合作水平。
当越来越多的县级城市富起来强起来、引得来人留得住人时,中国的城镇化将在量的基础上,实现人的城镇化这一质的飞跃,迈向现代化的步伐也将更为坚实。
(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)